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:银行系基金公司面临“老将”出走挑战

元描述: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席卷行业,多家银行系基金公司面临“老将”出走挑战。本文分析了离职潮背后的原因,并探讨了银行系基金公司如何应对人才流失,以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。

银行系基金公司“老将”出走,行业面临人才流失困境

今年,公募基金行业似乎陷入了一场“人才地震”。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选择离开原单位,其中不少是经验丰富、业绩突出的“老将”。尤其是在银行系基金公司,这种现象尤为明显。

民生加银基金:三位权益基金经理相继离职

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典型案例,民生加银基金在近两个月内就出现了三位权益基金经理离职的情况。其中,包括曾任投资部总监的柳世庆,以及两位业绩排名靠后的基金经理陈洁馨和施名轩。

柳世庆的离职让人惋惜。他于2013年加入民生加银基金,担任基金经理长达8年,曾管理过超百亿的资产规模。然而,近年来他的业绩表现不佳,管理的5只基金过去三年均亏损超过30%,最终导致他不得不选择离开。

陈洁馨和施名轩则是在业绩表现不佳的情况下离职。陈洁馨管理的民生加银创新成长混合和民生加银医药健康股票基金,在任职期间分别亏损了74.27%和49.26%。施名轩管理的民生加银精选混合基金,任职期间回报率为-58.11%。

银行系基金公司为何面临“老将”出走挑战?

“老将”出走并非个案,背后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人才流失困境。而银行系基金公司,由于自身特殊的制度和文化,更容易受到这种挑战。

薪酬竞争力不足: 银行系基金公司普遍存在薪酬限制,难以与头部公募基金公司竞争,导致优秀基金经理选择跳槽。

股东背景强大,对个别基金经理依赖性较低: 银行系基金公司往往股东背景强大,经营稳定,投研平台打造能力也较强,因此对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性相对较低,不愿意为单个基金经理支付过高的薪酬。

人才培养机制不足: 一些银行系基金公司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,导致基金经理缺乏发展空间,最终选择离开。

基金经理离职率创新高: 今年前八个月,共有238位基金经理离职,创同期九年新高。其中,多数离职的基金经理是在离任后不久便离开了行业。

离职原因: 离职原因主要包括主动离职和被迫离职两种。

  • 主动离职: 中小基金公司在行业低谷期面临经营方面的诸多问题,部分基金经理为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稳定的工作环境,选择跳槽去更大规模的平台。
  • 被迫离职: 市场波动下,部分长期绩差的基金经理最终被迫离职。

银行系基金公司如何应对人才流失?

面对人才流失的挑战,银行系基金公司需要采取措施应对:

提高薪酬竞争力: 适当提高薪酬水平,吸引和留住优秀基金经理。

加强人才培养: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,为基金经理提供发展空间,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。

优化公司文化: 营造良好的公司文化,让基金经理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,留住人才。

提升产品竞争力: 提升产品竞争力,吸引更多投资者,提升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,增强他们的信心。

行业发展趋势:

未来,公募基金行业将继续面临人才竞争的挑战。银行系基金公司需要积极应对,才能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常见问题解答:

Q1:银行系基金公司面临“老将”出走挑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
A1: 薪酬竞争力不足、股东背景强大导致对个别基金经理依赖性较低、人才培养机制不足是主要原因。

Q2:基金经理离职率创新高是如何影响行业的?

A2: 导致行业人才流失,影响基金公司产品研发和管理,降低投资者的信心。

Q3:银行系基金公司如何留住人才?

A3: 提高薪酬竞争力、加强人才培养、优化公司文化、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
Q4:未来公募基金行业的人才竞争趋势如何?

A4: 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,银行系基金公司需要积极应对才能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Q5:银行系基金公司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?

A5: 增强产品研发能力,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,提升投资者的收益率。

Q6:银行系基金公司需要如何优化公司文化?

A6: 营造平等、尊重、包容的公司文化,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,让基金经理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。

结论:

银行系基金公司面临“老将”出走挑战,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。只有积极应对人才流失问题,提升自身竞争力,才能在未来行业竞争中取得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