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暴雨:城市排水系统能否经受住“考验”?

元描述: 上海持续暴雨引发城市内涝,考验着上海的排水能力。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排水系统现状、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利弊,并分析面对极端天气,城市排水系统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。

引言

最近几天,上海遭遇了持续强降雨,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特大暴雨。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困扰,更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在应对极端天气时的短板。道路积水、交通拥堵,成为了这场暴雨的“副产品”。

人们不禁要问,上海的排水系统是否已经落后于时代?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,城市该如何提升排水能力?而近年来大力发展和推广的“海绵城市”理念,又是否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?

本文将结合专家观点和案例分析,深入探讨上海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挑战,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。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
  • 上海排水系统现状:为何“小陆家嘴”也会积水?
  • 城市排水能力升级:十年磨一剑,上海排水系统将如何应对?
  • “海绵城市”的利与弊:能解决城市内涝吗?
  • 抽水车能否弥补硬件设施短板?
  • 未来展望:如何打造更具韧性的城市排水系统?

上海排水系统现状:为何“小陆家嘴”也会积水?

“小陆家嘴”作为上海的金融中心,拥有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,为何在这次暴雨中也出现了积水?

专家解读:

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务环境工程设计院副院长、市政排水高级工程师席旭军指出,一个区域的积水与降雨量和水能否及时排出密切相关。像今年这次暴雨,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量,超过了现有的排水设施的承载能力,导致道路积水。

设计标准与实际情况的矛盾:

上海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暴雨强度,也就是1小时36毫米的降雨量进行规划的。这在过去是符合实际情况的。但近年来,极端天气事件频发,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明显增加,传统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已经无法应对。

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:
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,原有的一些河道被填埋变成了道路,原本可以渗水的土地和河流被硬化,导致城市整体的渗水能力下降。以“世纪大道”为例,由于路面硬化,雨水无法渗透,只能通过管道排出,这也加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。

城市排水能力升级:十年磨一剑,上海排水系统将如何应对?

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,上海正在积极进行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升级。

十年磨一剑,上海排水系统升级之路:

近年来,上海一直在进行城市排水系统改造,以提升排水能力。这就像是一棵树,树根是泵站,管网就是树枝树杈。泵站的能力、管网的粗细,都是排水顺畅的关键要素。

2035规划: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刻不容缓:

上海2035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城市排水能力,旨在将新建和更新后的雨水管道提升至应对五年一遇的暴雨强度,也就是能够抵御1小时58毫米的降雨量。

张家浜雨水系统提标改造工程:

为进一步提升排水能力,上海正在进行张家浜雨水系统提标改造工程,计划对管线和泵站进行扩容,以应对更强的降雨强度。

市民的支持和理解至关重要:

然而,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并非易事。由于城市建成区内的各种建筑、地下管线以及复杂的交通状况,改造工程难度较大,必然会对周边市民的通行造成一定的影响。因此,需要社会各界对雨水管网更新建设给予理解和包容,共同努力打造更具韧性的城市排水系统。

“海绵城市”的利与弊:能解决城市内涝吗?

近年来,上海大力推行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旨在通过城市自身调节,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。

海绵城市理念:雨水资源循环利用:

“海绵城市”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增加绿化、储水空间、减少硬质化地面等措施,让城市像海绵一样,在降雨时吸水,干旱时释放水,实现雨水资源循环利用。

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:

目前,临港等区域已经通过增加绿化、储水空间、减少硬质化地面等措施,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。

海绵城市建设的局限性:

然而,“海绵城市”并非万能药,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。当遇到持续性的极端天气,即使海绵吸满了水,也无法继续吸水。对于一些地势过低、排水条件较差的区域,海绵城市的作用有限。

抽水车能否弥补硬件设施短板?

在本次暴雨中,上海动用了大量的抽水车,在短时间内帮助排水,恢复交通。

抽水车:快速排水,缓解交通压力:

抽水车能够在短时间内抽走积水,有效缓解交通压力。

抽水车的局限性:

然而,抽水车能否发挥作用,取决于道路周边是否有河道可用于排水。如果周边没有河道系统,抽水车抽出的水无处排放,就无法起到有效作用。

人力的重要性:

此外,在应对突发性极端天气时,人力资源的组织和调动也至关重要。基层单位通过提前预判积水情况,第一时间介入抢排,或者在台风来临之前检查排水口,排除垃圾堵塞等问题,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。

未来展望:如何打造更具韧性的城市排水系统?

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,如何打造更具韧性的城市排水系统,是上海面临的重大挑战。

提升排水能力:

  • 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,将排水能力提升至应对更强的降雨强度。
  • 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升级,特别是对老旧管网进行更新改造,以提高排水效率。

强化“海绵城市”建设:

  • 继续大力推进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增加绿化、储水空间,减少硬质化地面,提升城市整体的渗水能力。
  • 推广透水性强的路面材料,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收和利用效率。

加强预警机制:

  •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,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,提醒市民做好防范措施。
  • 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监测,及时发现问题,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。

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:

  • 加强对基层排水人员的培训,提高他们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。
  • 完善应急预案,确保在极端天气情况下,能够迅速组织人力进行抢排。

结语

面对城市内涝问题,上海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。但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,极端天气事件将会更加频繁,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加严峻。

未来,上海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,提升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,为广大市民创造更加安全、舒适的生活环境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为什么有些城市区域的排水能力比其他区域更差?

城市不同区域的排水能力差异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:

  • 地形地势:地势较低、排水条件较差的区域,更容易发生积水。
  • 城市化程度:城市化程度高的区域,通常硬化地面更多,渗水能力较差,更容易发生积水。
  • 排水管道设施:老旧的排水管道设施,排水能力有限,也更容易发生积水。

2. 海绵城市建设如何帮助提升城市排水能力?

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城市排水能力:

  • 增加绿化:植物可以吸收雨水,降低地表径流,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。
  • 储水空间:通过建设雨水花园、雨水池等储水设施,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。
  • 减少硬质化地面:铺设透水性强的路面材料,可以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收和利用效率。

3. 如何判断城市排水系统是否需要改造?

判断城市排水系统是否需要改造,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指标:

  • 降雨强度:如果城市经常出现超过设计标准的强降雨,就需要考虑改造排水系统。
  • 积水时间:如果城市积水时间过长,影响了交通和市民出行,就需要考虑改造排水系统。
  • 积水深度:如果城市积水深度过深,影响了城市安全和正常运行,就需要考虑改造排水系统。

4. 市民在应对城市内涝时可以做些什么?

市民在应对城市内涝时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
  • 关注天气预报:提前了解天气情况,做好防范准备。
  • 注意出行安全:遇到积水路段,尽量绕行,不要涉水行走。
  • 保持排水口畅通:及时清理排水口,避免垃圾堵塞排水系统。
  • 积极参与城市管理: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城市排水设施问题,共同维护城市环境。

5. 未来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?

未来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:

  • 智能化:利用传感器、大数据等技术,实现对排水系统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。
  • 生态化:将排水系统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,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,打造更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。
  • 韧性化: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抗灾能力,能够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事件。

6. 城市内涝问题如何才能彻底解决?

城市内涝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,需要政府、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。

  • 政府需要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投入,提升排水设施的标准和建设水平。
  • 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,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,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。
  • 市民需要提高环保意识,积极参与城市管理,共同维护城市环境,减少对排水系统的负荷。

只有政府、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,才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,创造更加安全、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。